65年,南繁巨变!
没水、没电、没饭
几捧井水解渴,几个馍馍管一天
三只老鼠一麻袋,毒蛇蹿到身上来
曾经的南繁,把艰苦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
如今,修水渠、建实验室、建研究院
建科技城、打造硅谷
南繁基地建设,成为国家战略工程
南繁的变化,又何止这些
走过65年,今天,中国南繁已全然变样
环境之变
环境变化,是最为直观的变化。
“这变化可太大了”
回忆起刚来南繁时,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记忆犹新:
“一堆茅草铺成床,三个石头架口锅。”
“如今环境好了,田间水利设施改善了,育种水平也在升级。”
在《中国南繁60年》中
袁隆平、吴明珠、周开达、张启发、朱英国、颜龙安等20多位院士专家亲述南繁故事
环境艰辛是他们的共同回忆
李竞雄院士、戴景瑞院士与陈伟程教授等专家学者(1974年,海南)。
上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在海南岛生活和工作场所(左),科技人员在开展南繁玉米育种田间试验(右)。
周开达院士:
艰苦异常,交通不便,要转多次车并乘船
渡海才到达试验地,途中时间将近1周。
朱英国院士:
没有自来水,没有电,没有像样的厕所。
经常几个月尝不到一点荤,也没时间回家与亲人团聚。
颜龙安院士:
没地方睡觉,我们就住在仓库里,木棍架在砖头上当床,这一睡就是半年。还得时时提防蚊虫叮咬以及老鼠和蛇出没。
著名玉米育种家李登海:
没地方住就住在农民的谷仓里。因为没有固定仓库,育种材料经常被牛吃,被人偷。
袁隆平院士在三亚为课题组成员讲课。
李登海在海南抡镐整治土地。
南繁自1956年开始探索实践
60年代开始得到重视
1965 年,国家首次投资建设南繁基地
建设种子仓库、宿舍、晒场
及配套农田排灌系统
此后,政府和社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南繁
2015年,《南繁规划》掀开崭新篇章
南繁从居无定所、年年找地,到基础设施有改善、科研用地有保障
袁隆平院士:
南繁基地条件一天天改善,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。
“中国抗虫棉之父”郭三堆:
有了科研楼,生活也得到了改善;
试验基地修的围墙能保障试验材料安全,
条件的改善为育种加速提供了保障。
著名制种专家张理高:
南繁之路,已经成了宽阔的金光大道。
理念之变
保障南繁,不是单纯保障南繁工作正常开展
更为重要的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
这是理念的变化
最初的南繁,只是零星的科研单位自发到海南进行加代
南繁单位少、南繁面积小
随着育种优势逐渐得到认识和接受
南繁的科研单位和人员逐年增多
随之而来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显现
例如,争地抢地、收费“多乱杂”、社会治安案件多发等
为了解决南繁难题
保障南繁工作的开展
1995年,农业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成立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
各省成立南繁工作领导小组
设立稳定的南繁管理机构
制定南繁管理的规章和制度
使南繁步入法制化、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轨道
各地、各单位在海南建立南繁试验站、育种基地。
到现在,每年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、
700多家单位近7000名科研人员从事南繁
从杂交水稻、高产玉米到抗虫棉
他们创造出了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
功能之变
南繁事业不断深入
承载的功能也不断增加
2018年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,一定要建成集科研、生产、销售、科技交流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“南繁硅谷”。
南繁承载起更大的使命
经过部省共建、多方合力
南繁功能变化大致走过三个阶段:
加代扩繁——育繁结合——中国种业“南繁硅谷”
如今,海南建起新品种测试实验室、
种子质量认证实验室等
一批南繁公共实验服务平台
同时,越来越多高校、企业和单位驻扎于此
例如,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、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、
中国农业科学院三亚国家南繁研究院、隆平高科南繁国际综合研发中心......
戴景瑞院士:
南繁功能有一个层次的提升
从起初的种子扩繁增量、鉴定提纯、
选育加代、组合配制等环节逐步发展到室内外试验的结合
现在,不少单位把实验室逐步建到海南
由单纯的表型鉴定拓展到基因型鉴定
由群体和个体水平的选择发展到分子水平。
郭三堆研究员:
现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加代的南繁基地
我们还建成了科研楼,购置现代化仪器设备,完善实验条件,科研速度提高几十倍、上百倍
南繁不仅要建成研究基地,还要打造成国内国际合作交流平台。
贡献之变
南繁孕育了我国70%的农作物品种
维系着国家粮食安全,被誉为中国饭碗的“底座”
这是不变的核心
我国水稻、大豆品种超过70%
玉米、棉花品种100%经历过南繁孕育
品种更新换代持续加速
今天的南繁,不仅仅立足国内
保障国家粮食安全;
还立足国际,加速现代种业与热带农业国际合作有效衔接
搭建深化国际农业合作的核心平台
拓宽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空间
南繁规整的科研育种基地。
海南积极建设南繁科技城,吸引了一批农业高校、科研单位、种业企业入驻。图为南繁科技城所在地——崖州湾科技城。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
海南正加紧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起步区——月亮岛(图为效果图)。
在这里,全球领先的科研单位、高校、企业、人才不断聚集
先进水平的种业创新成果接连涌现
同时,海南也正在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
种业法律法规、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
打造中国种业乃至农业硅谷“新高地”
南繁的贡献巨大,还将更大!
种业使命 南繁未来
3月20—24日
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来了
扫码了解大会:
记者丨叶凤林,文中历史照片来源于《中国南繁60年》
编辑丨农财君
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
新时代 新种业
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
可能你还想了解
KNOW MORE